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智库频道 > 智观  正文

紫藤智库 | 对待网络不规范用字就该“咬文嚼字”

发布时间: 2023-07-17 09:03:51 来源: 紫藤智库 紫藤智库研究员 张毅 钟祎鸣

  近日,话题“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冲上热搜。查阅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只有“账号”而无“帐号”。然而现实中,“帐号与安全”“找回帐号密码”“解封帐号”……不仅在社交平台随处可见错误用法,甚至一些核心期刊文章也无法避免。

  诚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曾经不那么规范的“网言网语”逐渐获得了社会和官方认可。但若是任由互联网上语言不规范的情况泛滥,不仅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障碍,也会对汉字文化传承造成负面影响。

  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表达形态、拓宽了语言空间,给予了时代表达更丰富的语料,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当前互联网上,除了常见的误用形近别字、音近别字,口语化、个性化用词风格明显,谐音字故意误用、异体字、异形词错用等问题也较为常见。

  彰显个性,硬造新词博流量。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便捷,为博流量、显个性,网民交流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仍在流行的“偶(我)”“妳(你)”“愛(爱)”等字词,除了自带“翻译器”的“5G”冲浪选手和网络原住民,或有不少网民难以跟上网络用词用语演化节奏。

  开放平台,内容创作少把关。造成“当前网络不规范用字现象”的原因,网络个性化表达只是其中一环,人机交互方式、创作者能力参差不齐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有分析指出,相比手写等传统记录方式中逐字思考记录,使用计算机录入可通过输入法的联想功能大大加快内容输入速度,但更容易出现形近、音近字选择疏忽。此外,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平等特征极大降低了内容创作与发布的门槛,存在部分创作者水平有限、对待内容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在语言使用上表现为频发的用字用词不规范现象。

  画面为王,文字审阅缺力度。从不规范字词载体来看,国内某媒体联合机构发布《网络不规范用字用词现象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短视频出现上述问题的概率在论坛、数字报、客户端、微博、网站、微信等七平台中位居首位,达到0.615/10000(字)。短视频时代,创作者往往在视频、配乐编辑环节用时较多,在文字信息编辑环节用时较少,在审阅时对文字关注度不够,形近字、同音字等问题易被疏忽,且视频发布后错误较难更正,客观上造成视频中错误字词多的现象。

  文字是自我表达和沟通的载体,借其彰显个性、丰富交流方式可以理解。但如果越过合理界限,在网络平台随意使用不规范文字,或长期忽视上述现象问题,还是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词不达意,错误用法或持续传导。幽默和个性是网民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但也不是网络不规范用字泛滥的借口,如不能及时纠正,会导致更加广泛的影响,形成用错字的不良风气,错误用法倘若持续传导,还可能使影视、出版物等文化产品错别字泛滥、生搬硬造、词不达意。如在今年初备受关注的电影《满江红》宣发前期,一则有关其宣传海报出现差别字的互动话题登上热搜,累计收获1.9亿阅读量和3600余条讨论。

  反客为主,影响公众基本认知。网络不规范用字问题频发,不仅影响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使用,也容易给公众造成错误认知。如有观点注意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繁体字仅适用于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等特定场景,但在目前的网络舆论场上,部分打着“个性化”旗号的繁体字正在悄悄“回归”,当上述《报告》将繁体字列为“不规范字词”时,还招来不少质疑。

  “怪书”泛滥,汉字书写“形”“意”皆失。除错别字词、异化字词使用不当外,当前互联网上也出现了部分字体使用不当、质量水平较低等问题,尤其是一些“丑书”“怪书”类字体,对文字夸张变形,背离汉字的书写规范、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而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主打个性化功能的“AI造字”上线,是否会推动网络不规范用字现象滋长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然,汉语言文字的用法也是在动态变化的,如2020年出版的第12版《新华字典》就加入了“粉丝”“截屏”“二维码”等网络新词。我们既要给予网络创新包容的空间,也要凝聚多方力量,以“咬文嚼字”的精神推动规范使用汉字、领略汉字之美。

  介入可以快一点。面对互联网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词语和词义,媒体等专业内容发布者应对新词的用法进行考证,面向全社会宣传正确用法。

  标准不妨高一点。针对当下“创作者经济”,要加强内容监管,规范网络平台准入,就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网络用字,推动自查自纠,提升内容质量,营造规范用字、文明交流的社区氛围。

  范围需要广一点。要充分守好并利用好学校这块主阵地,培养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新人”,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规范用字现象,多措并举带领学生领略规范汉字之美,助力其打下深厚语言文字功底,用规范的书写、“信雅达”的文字表述有力回击标新立异的噱头。

  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创新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发展潜能和活力,也要充分认识到以规范汉字等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对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应遵循语言文字发展规律,合理划定边界,与时俱进地处理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推动规范、积极、向上的互联网语言生态建设。

编辑: 沈韩宇
浙报智库

浙报智库集合浙报集团旗下“一媒体一智库”矩阵,坚持党媒思想高度和深度,发挥智力优势、传播优势、聚合优势,围绕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共同构筑新锐、开放、致用,与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相匹配的新型一流智库。

平台矩阵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创新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发展潜能和活力,也应遵循语言文字发展规律,合理划定边界,与时俱进地处理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推动规范、积极、向上的互联网语言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