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致力于优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加快推动党建工作与咨政服务深度结合,夯实舆情智库建设,服务国家语言战略,创新高校智库体系建设路径,持续对标国家一流高校智库标准,高质量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一体推进党建工作、科学研究、咨政服务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结对导学促成长
先锋引领增强凝聚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成员的专业背景较为多元,横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字学、国际中文教育3个专业。在组织建设中,党支部着力在建机制、强队伍、汇资源上下功夫,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教师指导+学生牵头”联动模式激发主体活力。党支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党性修养及学术研究方面“双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党员自主策划、参与各项科研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建立高低年级以老带新的“结对导学制”,为每名低年级学生党员配备至少1名骨干学生党员,形成“教育培养—成长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传”出好经验、“帮”出好成效、“带”出好风气,按下党员成长“加速键”。
“讲座培训+专题分享”互补机制丰富学习资源。党支部定期举办培训讲座,深入解读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咨政服务素养培训、咨政报告选题及写作培训紧密融合,提升党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此外,党支部组织高年级学生党员根据自身写作专长选择特定专题开展培训,并定期邀请工作成果突出的党员进行经验分享,在党支部内塑造互学、互助、共悟、共进的良好氛围。
内外兼修践初心
党业融合锤炼担当力
文学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通过搭建以党建为基石的舆情业务素养提升平台,力争党建活动与舆情业务共同进步,进一步打造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工作品牌,探索出一条党业融合的新路径。
红色教育铭记初心使命。党支部以每月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同时,党支部鼓励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党支部曾先后组织党员赴贵州、十堰等地学习调研,将各地红色资源转化为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其中,3名党员获评华中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舆情咨政深化责任担当。党支部将舆情研究工作与每月党日活动融合,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分析国家时事热点和重要政策,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此外,党支部还探索组建舆情选题收集小组,关注社会动态,在互联网上获取、归纳、研判有关信息,撰写专门的研究报告,深度参与网络安全综合治理。
精研笃行争一流
成果丰硕彰显贡献力
文学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以培养在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做到“双引领”的党员为工作重点,在舆情智库建设、校内外实践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舆情智库建设“硕果盈枝”。在党建引领下,党支部咨政服务质效显著提升,相关工作成效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表扬、党支部党建案例获得校级“党支部好案例”一等奖。党支部的舆情智库建设工作充分展现基层党支部的使命与担当,成功打造“党建引领+咨政服务”融合的新型高校智库体系建设路径。
实践育人工作“多点开花”。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语言研究深度结合,围绕语言生活与语言治理、语言与国家安全等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党支部成员在学术科研上屡获佳绩,成员获校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多篇论文入选各类学术论坛与年会。党支部2名成员参与美国圣母大学单班课项目,在中文国际传播的一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此外,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学生工作,在兼职辅导员、学院团委副书记、研会干部等不同岗位任职,服务师生。
未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将继续推进党建工作与党支部咨政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创新舆情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党员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激发党支部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深入推进党建、业务、育人三面旗帜向深、向宽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