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既关系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有着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着大有可为的空间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型智库要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厚植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念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色,更是宝贵资源。新型智库要善于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伦理关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厚植和涵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首先,要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共识。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价值观,包括天下为公、四海一家、以和为贵、以德化人、修仁行义等。新型智库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将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治理价值观与各地区、领域社会治理实践结合,扩大和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共识。其次,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念,使社会治理现代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家庭观念是中国伦理文化的根基,重视家风家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伦理和文化资源。新型智库要总结和提炼各地家风家教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规律和经验,将修身齐家的伦理观融入、下沉至基层治理,使得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在中国伦理观念滋润下安定和谐、团结有力。
新型智库要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支持
社会治理创新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思路,既要注重整体制度设计,又要重视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创新举措;既要聚焦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和系统性推进,又要解决纷繁复杂的民计民生问题。首先,新型智库要做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的提炼者和推广者。新型智库应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和提炼不同地区、领域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的思路和特质,通过理论宣传、学术研讨、咨政报告等形式推广社会治理的创新理念,形成互学互补、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理论和舆论氛围。其次,新型智库要做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善于发掘和发现各地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好做法、好方法,以社会治理创新方案评选、优秀案例表彰、先进人物宣传等形式广泛加以推介。最后,新型智库还需要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思路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中,协助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共同设计符合实际、解决问题、服务民众的新机制、新方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积累势能和效能。
新型智库要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传播支持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新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现实社会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特征日益明显,网络空间与社会空间互相渗透成为常态。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背景下,传播过程与治理过程呈现一体两面的特征。因而,新型智库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传播支持成为必然。首先,新型智库要促进智能传播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智库成果将智能传播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最大化。基于实践,新型智库亟须与数字平台、传媒机构广泛合作,从中探索智能传播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机制、规律,从而使其不断优化和规范发展。其次,新型智库要聚焦和服务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型智库可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脱贫攻坚、应急管理、城市形象传播等方面的传播治理经验,以传播支持畅通社会治理的"任督二脉"和"毛细血管",构建高效、顺畅的社会治理信息生态系统。
新型智库要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舆情支持
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社会矛盾风险前端防范化解。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和主要内容。而在智能传播和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舆论环境下,围绕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的舆情事件屡见不鲜。及时、有效地开展舆情分析研判处置,既是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必然要求。从实践来看,一大批新型智库发挥了有效的舆情支持功用。同时,新型智库在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舆情支持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首先,新型智库要增强舆情支持和服务的主动性,立足本地区、领域的社会治理实际,建立联系点、联系单位等机制,积极收集和研判舆情、倾听民众意见,为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发挥"晴雨表"作用。其次,新型智库要增强舆情支持的专业性,深耕、钻研社会治理过程中涉及的环保、生态、法治、公共卫生等专业领域,形成和培养术有专攻、学有所长的舆情支持专业性智库、专业化人才。最后,新型智库要增强舆情支持的科学性,全面、准确收集和积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辅助决策技术手段,使得舆情支持有着翔实和扎实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