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是产业、企业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近年来,我省产业数字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在基础设施核心建设能力、数字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仍存短板。标准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对于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转化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省产业数字化现存问题,需以标准化“金钥匙”为牵引,构建标准“三力”,助推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打造标准“制定力”
加强标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标准化理论学习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将标准化课程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省级试点。鼓励省内相关从业人员参加标准化人员能力评价,制定初级、中级、高级、资深级标准化工程师奖励办法。提升科研人员的标准化能力,建设省级标准化高端智库,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标准制定。鼓励省内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超高速光纤传输技术、下一代光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团体标准制定,并加强国际标准化相关工作。实施IPv6标准研制推广工程,支持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合力组建资源互补的优势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标准研制、试验验证与产业化推广。推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元数据、数据字典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以及产业数据要素在物流、金融、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标准研制。
完善算力网络顶层设计与交易机制。开展算力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算力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智能计算等浙江省优势领域标准制定。通过大模型构建底座和小模型边缘部署实现“5G+云化+边缘计算”的算网融合发展,提升算力有效供给。组织运营商、互联网云厂商及第三方服务商合力制定网络协议、数据接口、技术架构等算网协同安全与业务标准,打造算网协同原创技术策源地。制定算力交易的计费模式、规则模式、利益分配等标准机制。
建设标准“执行力”
厘清数字化转型标准清单,打造“盆景”。梳理当前各细分行业的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建设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善对行业标准制定领跑者的培育及奖励等政策制度,鼓励更多省内企业参与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制定实施。拟定各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行业标准推荐目录,为企业提供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广告簿”、选择服务商的“参考书”、数字化改造实施中的“体检表”。
鼓励数字化批量改造项目交付对齐行业标准,带动“风景”。支持各细分领域对标行业标准,批量有序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推动项目可行性评估规范化、管理职能架构精细化、业务环节转型专业化和转型效果评价科学化。在行业数字化批量改造中,按照相关行业标准确定项目的软件功能及验收标准,切实为企业厘清数字化路径,将标准执行落到实处。
开展数字化改造标准试点示范行动和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做优“场景”。针对标准化工作基础条件好、标准执行应用成效强的项目,开展数字化转型“标杆”服务商与“示范生”企业评选,充分发挥标准验证点聚合作用,集聚科技研发、测量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数字化改造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申报工作。以“区域+行业”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专业能力强的区县禀赋优势,打造可信任高黏度的数字化生态,开展行业级批量化转型示范评选。利用标准“穿针引线”,助推数字化产业生态“连点成面”。
提升标准“转化力”
建立健全专利等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与标准互相转化的奖励机制。推进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鼓励支持企业科技研究与标准研究同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与标准制定同步、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执行同步。实施标准强省战略,设立产业数字化标准创新奖等奖项,引导各行各业加大标准技术创新引领,促进标准开放和提质增效升级。
重点推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的标准转化。组织各类APP和网络平台基于现有技术及应用成果,构建标准化的安全搭建流程和操作规范,研制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标准化协议,推广云上数据访问的规范化授权机制。
构建网络安全坚实屏障。规范数据安全保障,组织开展隐私计算技术与标准体系攻关,尽快突破性能、安全和互联互通等方面的瓶颈。构建产业级复杂场景下的全流程、全场景的多点防护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目标、管理策略及实施程序标准,探索有效解决数据流通问题的技术标准,切实保障全产业链数据安全。
(作者为2025年省委党校第二期中青一班学员、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