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智库频道 > 智说  正文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4-28 10:42:22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前,教育部提出了区域国别学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就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因此,要统筹发挥好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的“三位一体”作用,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国别通、区域通、领域通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交叉融合是区域国别学的核心属性

  区域国别学是学科交叉,也是交叉学科。其特殊的研究对象、丰富的研究内容、复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多样的研究方法路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各学科对国家、地区研究的知识积累,聚焦于某区域、某国别,形成多学科的研究合力,推动综合性、集成性、对策性成果落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学科交叉只是交叉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等于交叉学科。事实上,当前国内和国际问题日益联系密切,国际问题的复杂性也不断增强,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学科也已开始采取学科交叉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研究路径。因此,区域国别学必须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

  为此,区域国别学要以交叉性议题为切入口,打通原来分属于各独立学科的知识领域,依托动态分析、数据模型等创新手段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现有学科各自边界之外的空白处涌现出新的知识点,生成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独特的交叉学科。这才是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和独特价值所在,因为以往的单一学科或者多学科综合已经无法有效认识和应对复杂深刻的外部环境。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挑战,唯有运用区域国别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才能有效认识和判断这些变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未来走向,打破以往单一学科和物理式组合的跨学科研究具有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通过化学式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全新知识体系,从而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精准制定国际战略,有力推进对外工作。

  人才培养要树立交叉融合的学科意识

  有鉴于此,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一定始终要有交叉融合的学科意识和理论自觉。在相关学科建设中,将其贯彻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切实避免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

  要紧紧围绕地区模块、语言模块、专业模块三大模块组织相关课程,推动学科交叉课程建设。同时,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需要一个学科成长和成熟过程,在探索阶段,可以考虑借鉴其他交叉学科,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交叉学科的做法,确立交叉学科的基本规定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学科建设试点,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制度,从而避免课程拼盘现象,以交叉性议题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和科研训练,逐渐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学科群的建立,立足交叉学科方向,推动学科边界的跨越、淡化和打破,最终走向各学科渗透融合。目前,许多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例如,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以学科融合和高强度的田野实践为人才培养核心能力,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生态学和工程技术等不同学科视角开展发展中国家研究,力求突破传统地区研究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清华区域国别研究”。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区域国别学复合型创新人才是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实现路径。

  第一,区域国别学复合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和学术功底,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咨政能力,同时具备交叉学科思维和视野。为此,在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方面,培养目标应该是语言能力+专业功底+问题(政策)意识+交叉思维,具体做法就是从各一级学科中,选拔语言能力出众、专业水平扎实的本科生,围绕区域和国别的某个问题,通过研究生阶段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的能力培养,使之在已有专业基础上,通过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初步成为区域国别实际问题的通才。

  第二,区域国别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更多体现出交叉学科能力的训练,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催化剂”作用。交叉融合具有跨学科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区域国别学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智库建设紧密联系,不断开拓培养模式。例如,要加大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常性举办学术前沿和跨学科研讨班,培养学生交叉学科视野和分析解决交叉性问题的能力;决策咨询也要纳入相关课程中。因为,设立区域国别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应对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与外事实务部门、国家高端智库甚至一些涉外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推行导师组制度,在学术导师外聘请政策导师、企业导师等。

  第四,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叉学科培养相结合,选派一些优秀学生,特别是非通用语种的研究生直接去对象国长期调研和生活,同时,聘请一些外籍教师、国际组织前雇员等参与人才培养。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能够展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状、问题等信息,而且也有助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 张达磊
浙报智库

浙报智库集合浙报集团旗下“一媒体一智库”矩阵,坚持党媒思想高度和深度,发挥智力优势、传播优势、聚合优势,围绕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共同构筑新锐、开放、致用,与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相匹配的新型一流智库。

平台矩阵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健:要统筹发挥好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的“三位一体”作用,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国别通、区域通、领域通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