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把关注点聚焦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新生代力量”,着力展示京浙两地新生代企业家在AI创新应用上的积极作为。
11日,“浙青同心十五载,江海相连谱新篇”浙江援青成果发布活动在杭州举行。紫藤智库发布《之江水润柴达木 浙江援青结硕果》主题报告。
6月24日,是杭州西湖申遗成功14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六个“杭州西湖日”。过去一年,各平台新增西湖相关热搜1300余个,日均新增约4个,总阅读量超15亿次。热搜上的西湖,“热”在何处?历经千年,西湖何以仍是“顶流”?
世界贸易组织17日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在正确的政策支持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小镇以模力双塔、模力社区、模力岛等70余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为核心,依托张江科学会堂等100万平方米配套商业会展设施和周边3公里内7000套人才安居房源,构建融“研发、生态、应用、生活”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框架2.0版在2024年框架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持续跟踪风险变化,完善优化风险分类,研究探索风险分级,动态调整更新防范治理措施。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冯玥等:为进一步推动世界级港口群高质量发展、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应提升水铁港设施联通水平、优化集疏运结构、提升联运组织效率、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岩: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营造安全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 悦、研究员原倩: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发展韧性,具有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全球化布局的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锁凌燕:保险业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探索,是一场新技术引领的创新活动,科技赋能又将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黑龙江省双创智库首席朱家王博:可以预见,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既是新时代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要素,也是践行科技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长城学者倪鹏飞:加快“聚中有散”的城市群发展,有助于促进群内城市扩大容量、提升能级,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尤其是创新潜能,进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周晓雪:如何以技术突破传统桎梏,同时坚守“为国建言、为民献策”的思想深度与民生温度?这既是时代赋予智库的新使命,也是提升决策科学性的必答题。
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要适应城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以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董向慧: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着大有可为的空间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雯:在信息化时代,依托数据贯通、智能分析与动态适应能力,在极端气候灾害冲击下保持农业核心功能稳定,是数字韧性在农业灾害防控中的核心要义。
公安部原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北京市政府原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浙江传媒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